
深圳大學創辦於1983年,全日制在校生總數3.1萬人,其中本科生26699人(包括華僑與港澳臺學生約429人,其中香港學生380人),研究生4393人,留學生736人。建校30年,深圳大學緊隨深圳特區快速發展,用最短的時間形成了從學士、碩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是一所已有一定影響力的綜合性大學。
深圳大學現有後海、西麗兩個校區,校園總面積2.9平方公里。老校區1.44平方公里,坐落在深圳市南山半島,面臨後海,遙對香港,依山起伏,荔枝成林,花木繁榮,環境優美,曾榮獲全國校園建築設計一等獎;新校區1.46平方公里,位於西麗大學城,現已開始動工興建。
師資力量
學校聚合了一支優秀的教職工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537人。專任教師中正高職稱369名,副高職稱571名,博士854名。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 “雙聘”院士10名,外籍教師82名等一大批高水準人才,平均年齡41歲。
學科與專業
學校堅持學科興校和科研強校。建有理工類重點實驗室22個,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7個,省級重點學科和重點扶持學科12個。圖書館藏書達460萬餘冊(含電子圖書150萬餘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固定資產7.3億元。信息化校園建設成效顯著,網絡端口达4萬個,校園無線網覆蓋主要區域。
學校設有25個教學學院,72個本科專業,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授權一級學科25個,涵蓋二級學科139個,另有授權二級學科15個,總數達到154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授權類別8個,涵蓋專業32個,另有工程碩士領域13個。博士研究生授權一級學科3個,涵蓋二級學科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現有專業涵蓋了哲學、文學、藝術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醫學、歷史學11個學科門類。
特色專業建設點
深圳大學目前共有國家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五個:電子信息工程、建築學、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學與技術、金融學;廣東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五個:法學、廣告學、生物技術、光信息科學與技術、自動化。
創業與就業
學校重視學生就業,鼓勵學生創業。投入專項資金建立學生創業園,與企業共建學生就業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全程化的就業指導教育和自主創業培訓;建立、健全就業信息資料;充分利用經濟特區、“珠三角”優良的就業環境,積極舉辦校友企業的校園專場招聘會,全力打造良好的就業服務體系和有特色的大學生創業平臺。
學校形成了“視野開闊,注重實際,熱衷創新,崇尚競爭”的人才培養特色,湧現了馬化騰、史玉柱、周海江等一批傑出人才。他們銳意進取,勇於探索,為深圳經濟特區、為國家做出了貢獻。
教學特色
1.實行學分制,學生修滿規定學分,即可畢業。學生修讀期間,可以按學校規定,自主選修課程,自主修讀副修專業、雙專業、雙學位。
2.注重學生素質和基本功訓練。學生在校期間須通過英語口語、信息技術應用和普通話、體質心理健康測試。
3.學校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通過創新型實驗室、學生開放基金、就業實踐基地、大學生創業園等多種途徑,提供系統、多樣的創新創業實踐機會。
4.本科彈性學制為八年。
交換生項目
與港臺地區和國外多所高校開展合作辦學,通過學生互派,學分互認,試行雙校園培養方式。目前,與我校有交換生項目合作的院校有37所,在校本科二、三年級,學習成績優秀,且有較好的外語學習能力的學生均可提出申請。交換留學生在留學期間,境外學費、報名費全免,只交深圳大學學費。此外,我校還有在國境外學習的雙學士項目(主要模式為2+2和3+1)、單向派出項目和寒暑假交流等項目。雙學士項目學生如學業按計劃完成可獲得本校和外方院校兩個學士學位。
校園文化
學校提倡師生平等、自由對話、獨立思考,充分尊重學生公民權利。鼓勵學生全面發展,支持學生課外活動,引領學生建設先進校園文化。建有學生活動專用基地,活動專用媒體,提供活動專用經費。校園文化生動豐富,學校直接創辦學生文化藝術團體28個,學生自發組織的社團協會100多個。
地理位置
深圳大學坐落在深圳市南山半島,毗鄰香港,深圳與香港、澳門之間的出入和交通都非常方便,生活習慣和飲食方式相近,有利於學生迅速適應大學生活。深圳大學地處深圳市南山區中心地段,周邊有多個大型購物中心,生活非常方便。深圳與香港、澳門之間的交通指引詳見招生信息網。http://zsb.szu.edu.cn